胃溃疡的‘幕后黑手’,H. pylori与NSAIDs的双重打击

胃溃疡,这一消化系统常见的慢性疾病,其发病机制复杂多样,其中幽门螺杆菌(H. pylori)的感染和长期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(NSAIDs)是两大主要诱因,H. pylori通过其产生的尿素酶分解胃内尿素,形成氨云保护自己免受胃酸侵蚀,同时破坏胃黏膜屏障,引发炎症反应,最终导致胃溃疡的形成,而NSAIDs通过抑制环氧合酶(COX)途径,减少胃黏膜前列腺素的合成,使得胃黏膜保护作用减弱,同时促进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,加剧了胃黏膜的损伤。

值得注意的是,这两种因素常常相互作用,形成恶性循环,H. pylori感染使胃黏膜对NSAIDs的损伤更加敏感,而NSAIDs的使用又进一步削弱了胃黏膜的防御能力,为H. pylori的定植和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,在胃溃疡的治疗中,除了针对症状的药物治疗外,还需重视对H. pylori的根除治疗以及避免或慎用NSAIDs的指导原则。

胃溃疡的‘幕后黑手’,H. pylori与NSAIDs的双重打击

胃溃疡的防治需从多方面入手,既要关注H. pylori的感染控制,也要注意NSAIDs的合理使用,以实现更全面的治疗效果。

相关阅读

发表评论

  • 匿名用户  发表于 2025-01-23 14:00 回复

    胃溃疡的元凶揭秘:H. pylori与NSAIDs双重夹击,加剧了胃酸侵蚀防线。

  • 匿名用户  发表于 2025-02-10 06:50 回复

    胃溃疡的元凶:H. pylori与NSAIDs双重夹击,警惕并防范其致命的联合效应。

添加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