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寒,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,标志着一年中最寒冷时期的到来,在中医理论中,寒为阴邪,易伤人体阳气,而温热之药则能助阳散寒,在药剂研发中,如何在大寒时节合理配伍中药方剂,以平衡温热与寒凉,成为了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。
大寒时节人体易感寒邪,出现畏寒、肢冷、脉沉等症状,此时需选用温热之药以助阳散寒,如附子、肉桂等温阳散寒之品,可有效缓解上述症状,若患者体质偏热或已有热象(如口舌生疮、便秘等),则需慎用温热之药,以免“火上浇油”,可适当加入一些寒凉之药以制衡温热之性,如黄连、黄芩等清热泻火之品。
在大寒时节进行中药方剂研发时,应充分考虑患者的体质和病情特点,灵活运用温热与寒凉之药的配伍原则,既要顾及大寒时节的寒冷特性,又要避免因过度温补而导致的热象出现,才能研制出既符合时令特点又切实有效的中药方剂。
发表评论
大寒时节,中药配伍需巧用温润以平衡极冷之体。
添加新评论